材料与能源学院暑期“返家乡”事迹
一、24材料化学1班 赵于婧
这个暑期,赵于婧回到家乡陕西宝鸡凤县,用几段不同的志愿与实践经历,触摸家乡的文化温度与土地脉搏,在墨香与椒香中,写下属于她的夏日成长答卷。
古雅的窗棂,是她实践的第一站——担任少年书法志愿老师。初次站上讲台,面对十几个眼神明亮的孩子,从最基础的“执笔”教起,手把手纠正他们“指实掌虚”的姿势,再用通俗的语言讲解“横平竖直”里的讲究。从歪歪扭扭的“一”字,到能工整自己的名字,孩子们的进步肉眼可见。
在图书馆的协助下,她还参与了一场本地作者交谈会的筹备与服务工作。活动当天,负责引导读者入座、协助作者整理手稿,更幸运地聆听了本土作家讲述“凤县故事”——从秦岭深处的传说,到乡村振兴的变迁,作家笔下的家乡让她感受到了既熟悉又新鲜。
七月的凤县,漫山遍野的花椒红透了枝头,到了农户最忙碌的采摘季。为了避免错过采摘的季节,她加入了助农服务队,跟着农户来到花椒地。
这个暑期的凤县之行,从文化传承到思想交流,再到田间助农,每一段经历都让赵于婧与家乡的联系更加紧密。未来,她愿继续带着这份热忱,以所学所长回馈家乡,让青春在服务故土的实践中绽放更亮的光彩。

二、2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1班 庞文伊
在村委会为期两周的实习,是庞文伊同学走出校园、接触基层治理的宝贵经历。这段时间里,她不仅熟悉了村委会的日常运作,更深刻体会到“基层工作无小事”的内涵,收获颇丰。
在实践中熟悉基层工作实习期间,她的工作围绕村委会日常事务展开,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:1. 协助文书工作:整理村民档案、录入人口信息、起草通知公告,确保每一份资料准确无误,这让她学会了严谨对待基层数据,也理解了档案管理对村务开展的重要性。2. 参与政策宣传:跟随村干部入户宣传医保缴纳、养老政策、防诈骗知识等,用通俗的语言向村民讲解政策细节。过程中她发现,只有站在村民的角度“接地气”地沟通,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地。3.配合事务处理:协助调解简单的邻里矛盾、登记村民的诉求反馈,庞文伊同学还参与了村容整治等临时工作。这些事看似琐碎,却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,让她明白基层工作的核心是“为村民办实事”。

三、23材料化学1班 陈籽莹
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环境问题日益凸显,垃圾分类不规范、白色污染蔓延等现象影响着生态平衡与生活质量。为响应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参与了2025年7由乡镇组织的“绿色家园”环保公益实践活动,旨在通过实际行动传播环保理念,改善周边环境。
在镇上公园设置宣传点期间,我们通过展板展示垃圾分类知识,向居民发放图文手册,并现场演示如何正确区分厨余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。针对老年人对分类标准不熟悉的问题,我们特意准备了“顺口溜”口诀,比如“剩菜果皮厨余桶,废纸塑料可回收,电池灯管有害放,其他垃圾单独收”,帮助他们快速记忆。不少居民主动询问日常分类中的困惑,我们都一一耐心解答,累计接待咨询居民200余人次。
活动最后五天,我们在道路两旁绿化带补种了绿萝、太阳花等易存活植物,并为居民发放多肉植物幼苗,附上“绿植养护小贴士”,倡导大家通过养花种草美化环境。同时,我们发起“减少一次性用品”倡议,鼓励居民自带购物袋、水杯,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。一位阿姨笑着说:“你们这活动很实在,既美化了乡镇,又教会我们过日子的环保窍门。”
通过这次环保公益活动,我深刻体会到“环保无小事,人人皆可为”。起初,我以为清理垃圾、宣传分类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,实际参与后才发现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心与耐心。当看到经过清理的乡镇变得整洁,居民们开始主动分类垃圾时,我感受到了付出的价值。
此次实践让我明白,公益不是口号,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。未来,我会继续关注环境问题,用实际行动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,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环保行列,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。
四、23金属材料工程1班 谢佳铭
谢佳铭同学在暑假期间参加了瑞金市武阳镇凌田村的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在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实习。他为村镇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,满足公众的各种需求,包括办理证件、提供咨询、解答疑问、办理行政手续以及提供社区信息等。这样的服务简化了居民的办事流程,减少了他们前往不同部门的时间和精力消耗。通过集中服务,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,帮助人们高效地处理各类事务。
五、23金属材料工程2班 高紫杉
为期一个月的乡镇司法所社会实践,像一把钥匙,为我打开了认识基层法治建设的新大门。在这里,没有法庭上庄严肃穆的审判席,没有高端写字楼里的专业法律研讨,只有田间地头的家长里短、百姓家中的急难愁盼,却让我深刻体会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,也对基层司法工作者的使命有了全新的认知。
初到司法所,我被安排协助调解工作。本以为调解就是“和稀泥”,可第一次参与调解就颠覆了我的认知。那是一起宅基地纠纷,两户邻居因几厘米的边界问题争吵多年,甚至大打出手。司法所的张所长带着我们挨家挨户走访,查阅历史档案,丈量土地边界,还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共同协商。在调解过程中,张所长既讲法律条文,又用邻里互助的道理耐心劝说,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基层调解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,更要懂得倾听、理解,以情动人、以理服人,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化解矛盾,守护乡村和谐。
普法宣传也是司法所的重要工作。我跟随工作人员走进学校、集市、农家小院,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。在留守儿童居多的村小学,我们用卡通漫画、情景剧表演普及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;在热闹的集市上,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现场解答咨询,向村民讲解婚姻家庭、土地承包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。记得一位大爷拉着我的手说:“以前总觉得法律离咱老百姓远,现在才知道,原来这些知识能帮我们解决大问题!”那一刻,我真切感受到普法工作的意义——它像一盏明灯,照亮百姓前行的道路,让法治观念在基层生根发芽。
六、23材料化学1班 苏凯
在村委会的社会实践,像一场接地气的成长课,让我对“基层”二字有了真切的理解。整理村民档案、统计疫苗接种数据、调解邻里纠纷……这些事听起来平平无奇,做起来却处处藏着学问。这让我突然明白,这些看似简单的流程,连接的是村民最实在的生活。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叙事,更多是重复的沟通、琐碎的协调,是把政策的条文转化为村民能听懂的话语,是在不同诉求间寻找平衡点。每一项事务的推进,都需要耐心磨、细致做,既要吃透上层精神,又要扎根乡土实际,在规则与情理间找到恰当的支点。
在村委会实践的这些日子,像一场沉静的观察课,让我摸到了乡村真实的脉搏。每天的工作说不上轰轰烈烈,多半是核对信息、接听村民电话、整理会议记录。一开始觉得这些事太平常,直到发现,村民打来的每个电话都藏着具体的难处——有人问社保怎么续,有人打听合作医疗报销流程,还有人念叨着村里的路该修修了。这些细碎的声音,其实都是过日子的实在需求。 跟着村干部处理事务时,发现他们总有种特别的耐心。政策文件要掰碎了讲给老人听,邻里拌嘴得站在两边的角度劝,就连统计个数据,也要跑几趟田埂子核实清楚。他们说“村里的事急不得,得让大伙儿心里亮堂”,这话听着朴素,做起来却要花不少心思。 实践快结束时,看着墙上新贴的办事流程表,听着村民路过时随口说“现在来村里办事清楚多了”,忽然觉得,这些天的忙碌都有了落点。
七、2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1班 白家恒
本次假期,我积极投入大学生“返家乡”志愿服务的队伍。在我们镇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公益组织——爱心书屋。爱心书屋不仅仅为我们镇上的人们提供免费的书籍,还会作为公益组织资助困难学生。于是,我来到爱心书屋做起了志愿者,我主要负责书屋里书籍的整理及维持书屋里阅读的秩序。当然,我们也会在特殊时间安排一次困难学生走访。我跟随走访的大部队,手提着沉甸甸的“爱心”物资,走过一条条乡间的泥巴路,穿梭在各个小村落,把爱送给了一位位贫困学子。即使我们这次走访路途遥远,即使大家的鞋子沾满了泥水,但当我们抵达各家各户,孩子们和他们的爷爷奶奶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时,我们便忘记了所谓的疲惫感,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且有意义的。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家乡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,也深刻领会了“达则兼济天下”这句话的内涵。虽然我们可能做得不够好,但我相信任何一份力都能够发出一份独特的光芒。我们大学生更应该练就扎实的学识、过硬的本领,才能更好地去服务我们的社会。

八、24材料化学1班 邵雨波
暑假中,我作为返家乡大学生积极响应活动号召,身穿红色马甲,手持垃圾钳、垃圾袋等清洁工具,在不同位置对绿化带,垃圾桶周边,散落的烟头、纸屑、包装袋等垃圾进行了清理工作,确保整个清扫过程细致、有序,不落下任何一个角落。我们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打造洁净、整齐、优美的生活环境。积极引导大家树立绿色环保理念、培养健康文明生活习惯。
我们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不仅将小区卫生打扫得干净整洁,还在居民当中形成示范引领作用,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广泛赞誉。通过开展集中清扫活动,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状况,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洁意识,为共同创造洁净、优美、舒适的生活环境开一个好头。
我们积极响应文明创城的号召,为居民清扫绿化,并持续开展卫生清扫志愿服务活动,践行文明时尚新风,更好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。
九、24金属材料工程1班 周挺
在这个暑假,周挺同学来到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,首先对社区的各个小朋友进行深入的了解,并对社区小朋友们的相关档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。这次“润心伴成长,同心护未来’’的活动旨在关注儿童的成长需求,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,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,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。 服务困境儿童时,会通过禁毒课程、非遗传承桃源刺绣、交通安全教育、自护教育(防溺水安全教育)等方式来引领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。